• <td id="woecq"></td>

      <li id="woecq"><option id="woecq"></option></li>

      1. <td id="woecq"></td>
      2. <table id="woecq"><ruby id="woecq"></ruby></table>
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>社會生活>內容
        本輪沙塵已達最南界,湖南或現泥雨!如何防范?
        瀟湘晨報 發布時間:2023年04月13日 09:11
        瀟湘晨報
        2023年04月13日 09:11

          4月12日,湖南省氣象臺預計,湖南中北部將受沙塵影響,長沙等地部分時段空氣質量將達到中度及以上污染。

          11日開始,隨著地面弱冷空氣滲透南下,北風有所加大,湖南北部受北方沙塵污染物遠距離傳輸影響增強,加之上游地區及我省有效降水不足,污染物濕沉降條件不佳。目前(12日10時),岳陽、常德、益陽等地受到浮塵(沙塵)影響較重,空氣污染氣象指數(AQI)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級別。

          湖南省氣象臺預報員楊云蕓表示,預計今天(12日)白天省內降水較弱,湘中、湘北部分地區將會受到浮塵(沙塵)影響;12日晚上開始,南風加強、降水增多,空氣質量逐漸轉好;13日開始受持續降水影響,浮塵(沙塵)沉降作用顯著,全省空氣質量較好。氣象專家提醒公眾做好防護,不必恐慌。

          本輪沙塵已達最南界,江西湖南等地或現泥雨

          12日上午,沙塵已達江南南部,波及浙江、江西、湖南等地,為本次過程最南界。受其影響,江南部分地區因沙塵出現空氣質量指數爆表情況,十分少見,預計午后雨水漸起會對沙塵起到一定沉降作用,但可能帶來泥雨,當地的小伙伴需帶好雨具,注意交通安全。

          今天沙塵繼續向南擴展至江南南部,江蘇、上海等地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,但江西、湖南部分地區受到沙塵影響,其中紹興、岳陽等地空氣質量指數一度爆表,十分少見。

         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介紹,目前沙塵已達本次過程最南界,江西、湖南趕上了沙塵的尾巴。今天午后,江南一帶的降雨或給沙塵帶來一定的潔凈作用,這種“濕沉降”可能給上述地區帶來泥雨,當地需加強防范。

          沙塵天氣對健康有何影響?

          顆粒物可沉積在人體的多個器官

          沙塵暴除大風外,混雜有大量顆粒物,可以沉積在人體的各個器官。

          另外,沙塵顆粒物沉積在皮膚上,使皮膚腺和汗腺阻塞,引起皮膚瘙癢、紅腫、皮疹;顆粒物進入眼部,引起眼部異物感、流淚,甚至發展為結膜炎等眼部疾患。

          混有過敏原會增加過敏風險

          沙塵暴混雜有大量花粉等過敏原,從遠方傳至本地,有些在本地不曾有過敏史的人,沙塵天氣時可能會出現許多過敏癥狀,如過敏性鼻炎、過敏性皮炎等。

          混有細菌、病毒增加感染風險

          沙塵暴還混雜有大量細菌、病毒以及其他一些對人體有害物質,隨沙塵進入機體可導致相應部位感染。

          影響紫外線殺菌

          紫外線有消菌殺菌作用,沙塵暴會影響紫外線的輻射強度,使致病菌隨空氣進行傳播。

          可能吸附重金屬危害健康

          吸附在顆粒物上的多環芳烴、重金屬等有機物,具有很強的致突變性和致癌性。

          影響人的心理健康

          沙塵暴對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。比如,沙塵暴來襲時能見度較低,光線陰暗,使人產生壓抑感、恐懼感。

          可能影響其他心腦血管慢病

          也有研究報道認為,沙塵暴天氣可導致心腦血管事件頻發,如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腦卒中等。

          面對沙塵天氣,如何做好防護?

          盡量避免室外活動

          沙塵天氣易導致過敏、呼吸系統等疾病,沙塵天氣過去后的數日內(特別是第二天),仍要盡量避免戶外活動。

          出門要做好個人防護,最好戴防塵口罩,如N95型防顆粒物口罩。此外,穿戴防塵手套、紗巾、防風眼鏡等,皮膚上涂護膚品,降低沙塵對皮膚、口鼻部的傷害。

          回家后,要及時清洗皮膚、眼睛、口腔和鼻腔殘留的塵土。

          增加室內空氣濕度

          保持門窗緊閉,可以使用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濕度,促使室內顆粒物沉降。

          外出避開危險設施

          在室外,注意遠離建筑物、行道樹、廣告牌、建筑工地的圍欄,這些設施在大風天氣很容易被刮倒,要盡量避開。

        【編輯:張翀】
    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      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        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